2005年8月31日

轉載:果然係專欄第二版(第151期)

2005年8月31日

由於暑假即將完結,因此,由九月一日開始,本專欄將減少推出次數。本專欄九月份的推出日期已暫定為3/9、4/9、10/9、11/9、17/9、18/9、19/9、24/9及25/9。

《果然係專欄第二版》誠徵讀者意見,如有意見提出,請回覆本專欄,並提供姓名及電郵地址。當我們收到讀者的意見後,將會在下期專欄登出。沒有提供電郵地址者,恕不受理。請勿發表粗言穢語、不雅及恐嚇性回覆,否則有關回覆會被刪除。

果然係專欄第二版(第151期)
http://www.hkflash.com/diary/read.asp?id=tcshek&aid=13021858

今期「果然係blog」的內容如下:

1. 盂蘭節派米,老人受罪,歷史年年重演
2. 考評局錯誤重演,顧爾言自顧自言

請大家萬勿錯過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盂蘭節派米,老人受罪,歷史年年重演

每逢盂蘭節,都會出有派米活動。派米的原意是為先人消災解難,那些一袋袋的米,稱之為「平安米」,任何人都可以排隊領取。派米之舉原來是用作救濟貧民,但現在派米的對象則以老人家為主,敬老的成分反而比濟貧更重了。

盂蘭節起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。據傳佛祖十大弟子之目連僧,知道自己母親死後淪於餓鬼道,食物入口,即化為烈燄,痛苦不堪。目連於是求教於佛祖,佛祖被目連孝心感動,授予其盂蘭盆。目連按照佛祖的指示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食供奉母親,令飽受飢餓痛苦的母親得到解救。由是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勝會,拜祭先人,超度遊魂野鬼。所以,盂蘭節又稱為鬼節,成為極饒民間色彩的重大節日。

不過,每逢派「平安米」的時候,有老人家不惜連夜守候,務求領得一袋平安米回家。本來,派「平安米」是為了行善敬老,但不少七、八十歲的老人家,為求一袋平安米,在烈日暴雨下苦候七、八個小時,更有人因頂不住風吹日曬的煎熬和人多的擠迫,「平安米」未領到手,自己便已經不支倒地。這樣一來,行善目的便因此而有所缺憾,「敬老」更變為「虐老」,「平安米」也失去了平安的意義。

事實上,派「平安米」的活動每年都會進行,而且已經維持了一段時間。雖然,每年派米都會有人出事,但從來沒有引起主辦單位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,據聞是若果取消了輪候的傳統,可能會影響派米的熱鬧氣氛。其實,派「平安米」的方式是否應該要改變一下呢?如果派米的方式由排隊輪候改為登門派送,老人家便不用日曬雨淋去「輪米」了。

考評局錯誤重演,顧爾言自顧自言

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昨日在記者會上,提出兩份有關英國語文(課程乙)口試成績出錯事件的報告,並作出解釋。果然不出所料,考評局根本沒有認真檢討本身錯誤所在,反而文過飾非,借兩份報告去淡化問題的嚴重性,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,其中有不少自相矛盾、匪夷所思的結論,令人啼笑皆非。

首先,他們強調積分覆核的結果,確定除了較早前已公布受程序錯誤影響的六百七十位考生外,再沒有發現新的個案。既然考評局強調沒有發現新的個案,那為甚麼會有這十六宗新個案呢?再說,在這十六宗個案中,其中一位考生成績由E級升為D級,這明顯是影響了她的成績,這名考生在原校取得升讀中六的學位,相信與英國語文成績得到調整有關,考評局的報告根本不能令人明白他們所言何事,簡直可說是詞不達意,一塌糊塗!

其次,該報告以「弱點」而不用「缺點」去形容這次考評局出錯的問題。考評局出錯已經是一大「錯」。他們自我要求太「弱」,對「錯」毫無認識,怪不得面對公眾輿論的批評,他們仍然死不認「錯」!

最後,如果考評局到現在仍不肯正視自己的錯誤,向全體考生和香港市民認錯,那這個考評局也應重新接受考評,讓七百萬人看清楚他們是否仍然適合擔當如此重大的社會責任。

沒有留言: